上一页|1|
/1页

主题:国殇当前,最需要什么样的电影?(图

发表于2008-06-16
 

汶川导语: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爆发,举国救灾并致哀,媒体倾注全力报道灾情,震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精神伤害无法估量。“5-12”是国人心头的一道抹不去的伤痕,正如《南方周末》头版的标题所言:“5-12”地震灾害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拐点”。在这个时刻,负载着意识形态巨大功能的电影界必然要有所作为,现在的问题在于:国殇当前,民众需要什么要的电影?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电影界目前创作情况一览:

国有大型制片厂方面:

“5-12”之后,中影、峨影、八一厂三家单位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联合摄制了电影《汶川168小时》;长影从5月14日开始制作抗震救灾专题片《决战汶川》,该片全长40分钟,制作素材来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影片《汶川时间》、《5.12北川不相信眼泪》及“抗震救灾”系列纪录片也已在紧张的运作中。上影集团也派出了骨干团队深入灾区体验生活、搜集素材,为创作做准备。

民营企业方面:

华谊老总王中磊在日前的一个采访中,曾透露华谊与冯小刚正在筹备拍摄一部有关地震的电影,但他表示不想因为汶川地震而让影片沾染商业气息。

贾樟柯所在的西河星汇在《二十四城记》上海慈善点映的时候透露,将来会寻找机会拍摄赈灾电影。

浙江影视集团和成都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联合拍摄电视剧《里氏8.0》采取类似于“实时剧情”的剧本结构。集中讲述地震发生后一连串的紧急故事,内容的连贯性很强,故事情节紧张交错,塑造了连长、县长等一系列英雄形象和灾民的众生相,本片暂定名为《里氏8.0》,预算投入3000万元,将于7月份开机,8月底杀青,9月份即开始投入后期制作,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四川大地震的剧集。

港台业界:

成龙日前现身伦敦出席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举行的记者会,他透露最近与一些著名电影制作人开会,准备开拍一部有关四川大地震的电影,并作慈善用途。

周星驰日前到慈善团体的办公室详细了解现时四川的灾情,他表示基于职业习惯,当灾难发生后也有想过拍这类题材的电影,但目前还在思考当中。5月22日,周星驰在香港接受采访时,再次表达了欲拍赈灾电影的意愿。

刘伟强日前透露,香港演艺协会表示当前正在筹备赈灾电影,由刘伟强导演负责。

梁朝伟日前表示不仅会为6月1日的赈灾活动作出呼吁,还透露可能会参演刘伟强的赈灾电影。

 对“拐点”的深入分析

“5.12”地震灾害导致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和对国人价值观的影响。灾后的安抚和重建是一项浩大而漫长的工程,这不仅包括客观物质设施的重建,还包括对受灾民众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相对来说,后者的潜在影响和困难更为巨大。

“拐点”这个说法的含义是多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自不待言,数以千万计的人民辛勤建设的家园毁于一旦,未来的理想和构想成为泡影,这不仅打击了灾区人民,而且对全国上下的心态都有所影响,人们对世界有一种偏离感,“宿命论”有横流倾向,对不可抗力因素的恐惧超过了理性和信念。

从另一方面来看,积极的意义在于我们看到了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的集体精神,看到了团结的力量,看到了对抗自然灾害不屈不挠的勇气,看到了人性焕发的光彩,处在现实语境下,地震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出了终极拷问: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唯利是图、物质至上的观念、责任与信念的丧失等社会心理流疾在“5.12”之后受了巨大冲击,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与亲情的宝贵。

观众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根据对“拐点“的分析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观众此刻最需要的电影一方面是能够避开现实痛苦、寻求心理慰藉;另一方面则是能够鼓舞希望、信念、勇气,强化生命意识,并宣扬爱的意义。这样的电影既能让人们忘记经历的苦难和无法挽回的损失,又能帮助人们正视现实、重新看待世界和自我,并找回归属感、自豪感、获得重新生活的信心和温暖。

此外还需要一些真实记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不仅是为了留下史料,更是为了捕捉和发扬其中真实而震撼的积极因素,这些都是全人类的共同体验和精神财富。另外,关于地震中如何逃生、救援、灾后重建等科教片也是很有实际意义。

避免出现的问题:

1.避免一味渲染灾难发生的惨状。这只会唤回灾民的痛苦回忆、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令他们无法走出过去并且对生活产生抗拒心理。

2.避免急于求成。地震发生十分突然,目前全国的重心在于救灾和重建,影视作品可以在第二阶段发挥感染心灵的作用,因此除了强调时效性的纪录片之外,商业影片不需要急于求成争,而要拿出真正的精品。八一厂针对非典拍摄的《惊心动魄》为了赶时间而制作较粗糙,最后落败市场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3.避免思路狭隘。地震本身固然是一个最大的话题,但是创作的思路不能完全停留于事件本身,避免单纯表现灾情或直接塑造救灾英雄未免局限。实际上从地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焕发的精神,都是影视创作的灵感源泉。例如好莱坞创作了超级英雄《蜘蛛侠》以重振“9.11”之后美国人民滑坡的信心,便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4.避免题材撞车。大量影视项目集中启动必然导致题材撞车,例如“9.11”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电影界涌现出了大量同类题材,除《华氏911》和《难以忽视的真相》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外,《反恐疑云》、《狮入羊口》、《辛瑞那》、《止损》、《坚强的心》等影片在一两年内扎堆上映,反映的现实和讲述的方式大同小异,令观众敬而远之,这种情况也应提前预料和避免。

 

汶川小结:目前虽然有多方表示要创作与本次地震相关的影视作品,但是已有明确定位,并且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的主要为国有大制片厂。这几部电影的整体特征是纪实性,基本都是剧组深入到灾区拍摄的实景,或者是各大媒体报道的素材,真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水深火热的惨痛境况以及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感人精神。可以清楚地看到,面对紧急事件的关键当口,在国家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国有大制片厂的创作团队集结迅速,资金到位快,创作目标明确:记录受灾和抗灾的真实情况,宣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并号召全国人民抗震救灾。

而民营企业虽然表达了创作意向,却由于资源有限,缺乏国家相关机构的指导和调度而行动较迟,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受商业运作的限制。即使出于赤诚的爱国心,投资风险依然令民营企业无法承受,除了发挥社会价值之外,民营企业必须考虑市场运作的综合因素,因此不敢贸然定项。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