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刺激经济,大项目归来 青岛地铁再度起航(图)

发表于2008-11-12
 

河北太行机械厂的高管们没有想到,一个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机械工业项目,仅仅1天就拿下了“备案”,而放在从前,他们通常会在15天之后,还命运未卜。

这并非是他们的“命好”。面对国际经济局势的压力而被中央政府选中的“刺激内需”,正在改变着“从紧”年代对大型投资项目的严控。如今在天津、河北等地可以轻易上马的亿元项目,如果放在1年前,还需要上报国务院,而今,一个省会城市的发改委便可完成备案。目前,新一轮高达10万亿元的投资推动计划,正从铁路、公路、水路建设,向地方项目投资全面铺开。

中央政府重新想起了“投资拉动”———有项目赶快报上来

面对莫测的世界经济局势,中央政府重新想起了“投资拉动”。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四季度经济形势,会议强调要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随后,各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纷纷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审批,欲借国家“保增长”的东风,实现地方大项目的审批。

据一位接近中央核心部委的人士告诉记者,“有关部委已给各省口头打招呼,‘把你们能上的项目赶快报上来’。报上来以后,很快就能上马。”据了解,上述招呼没有用文件的正式方式。目前,内蒙古、浙江、上海、宁波、青岛、深圳等省市都在行动。一场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大潮,在全国铺开。

交通运输部水运司副司长曹德胜11月6日向记者证实,“5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和国家加快拉动内需投入政策相匹配,5万亿主要用于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是公路和水路。”加上最近国务院批准铁道部的2万亿元铁路投资计划。若照此计算,目前,中国交通运输建设投资计划达7万亿元。另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12重点省市,在三个多月内,共批复或开工的投资项目14829亿元,加之未统计的其他省市,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总额可能超过10万亿元。

发表于2008-11-12
 

地铁项目接连获批

青岛地铁搁浅16年后再度起航

11月3日,青岛市发改委投资处王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青岛地铁规划是到2020年,总投资400多亿元。“现在规划刚报到国家发改委,什么时候批下来还不知道。应该是时机不错。”

青岛地铁早在1992年就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建设开工。此次,在搁浅16年后再度起航。

几乎与此同时,上海市市长韩正在11月初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透露,上海市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将在未来几年大规模进行地铁建设。目前上海地铁运行里程234公里,韩正说,到2010年世博会之前,上海地铁运行里程将达到400公里,到2012年将超过500公里。此外,深圳、宁波等城市的快速轨道项目也已获批。

深圳地铁目前已建5条线,其中2号线、3号线的延长线建设日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总长度比原来增加28公里,增加投资155亿元。深圳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深圳地铁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投资,不足部分通过企业去融资,向银行贷款,当然今后也可能考虑发行地铁建设债券来融资。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一位物流专家向记者表示,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转折,基础设施建设由从紧转向宽松,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内需,当前正是地铁发展的机遇。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研究员张汉亚认为,青岛地铁项目肯定能获批。“现在国家正愁没有项目,而不是项目太多了,这种民生项目国家都会在较短的时间里批准。过去主要担心投资过大,因为地铁投资每公里3到4亿元。现在鼓励投资,基本上能批到。”

发表于2008-11-12
 

地方投资占“大头”

最终的投资量将远远超过中央

全国各个地方埋头为刺激内需而推出的投资项目总体规模多大?“多少万亿现在还没法统计。地方政府对宏观政策的领会刚转过来,还在规划中。”张汉亚对记者说。

大多数省市是在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之后开始动起来的,在此之前国家宏观政策是限制基础设施投资。今年上半年还是强调防止经济过热,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增长”,真正明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转向到现在不过半个月时间。

在中国的投资结构中,真正的大头在地方政府上。据张汉亚介绍,“中央管的国家投资比较少,一块是审批制,占全国总投资量的10%左右;另一块是核准制,占15%左右。也就是,全国总投资量的25%归中央管,其余75%都归地方政府管。”

可以预计,在当前经济下滑、楼市低迷、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骤减、企业经营困难种种不利局势下,加大地方各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无疑是地方政府的一根救命稻草。

一旦意识到基础设施投资对保持地方GDP增长、拉动地方内需的价值,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不可遏止。“我们还考虑放松一部分土地审批权给省级政府的政策调整空间的可能,但前提是耕地总量不减少。”10月22日,国土资源部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在此之前,土地一直被当作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闸门之一,此时国土资源部态度的微妙变化,实际上也是为地方项目用地提供空间。“用投资拉动增长不是太大问题,这两年实施宏观调控压缩投资,只要把中央和地方各个发改委锁在抽屉里的那些项目拿出来就够了。”一位建设部官员私下跟记者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发表于2008-11-12
 

铁路建设的辐射作用

目前铁路建设的提速,反映出政府期望以此来改变目前内需不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增长能够摆脱对外贸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小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

增加铁路行业的投资,一方面可以解决过去投资不足导致的严重货运和客运瓶颈,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式,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能够起到拉动国内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据测算,每100亿元的铁路建设投资,可产生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约38亿元,对制造业的需求约20亿元,这对我国目前因出口受阻、产能过剩而处于困境中的钢铁、水泥等制造业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刺激作用。铁路建设投资对沿线以及周边辐射地区的一系列产业也会带来时间久远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增加就业渠道。分析师认为,“现在唯有加大投资力度才能解决就业问题,别无他法,上次公布的铁道部两万亿投资计划可以解决150万人就业问题。”因此,中央政府所作出的提升铁路建设投资的决策,是因应时势的一个重要决策。据广州日报

■新闻链接:四十余城市将有地铁或轻轨

11月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城市化与轨道交通建设”国际研讨会上发布报告,首次披露在建、报批以及筹建城轨的各大城市名单,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40余座。已获批的15个城市规划在2015年之前,建成17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则表示,人口超过400万、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城市应及早建设地铁或者轻轨,建设时间越晚,拆迁建设的成本越高,她以北京为例说:“以前建设一公里地铁只要花一亿,现在要将近8亿。”

首批获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武汉、西安、重庆、成都、哈尔滨、长春、沈阳、杭州、苏州。

正在规划报批城市:南宁、宁波、无锡、大连、东莞、昆明、郑州、长沙、福州、贵阳等。

正在筹备建设城市:合肥、青岛、济南、厦门、太原、大同、兰州等。 据京华时报

山东240个项目总投资8000亿元

为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山东省政府表示,将依靠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扩大内需,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山东省已经排出24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8000亿元。

在连续8年高速增长之后,山东经济已处于本轮经济发展周期的下行阶段。2005年全省GDP同比增长15.2%,2006年增长14.8%,2007年则下探至14.3%。今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13.1%。

山东是比较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据山东省有关部门调查,山东每增加1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可增加34.7亿元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并可带动最终消费需求20.8亿元。目前,山东有关部门已经排出240个重点项目,涵盖农林水利、交通能源、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和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仅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年内山东预计就可完成投资120多亿元。 据新华社

发表于2008-11-21
 
 
上一页|1|
/1页